水蕹菜的种植方法和技巧有哪些赶紧来围观看
水蕹菜又称翁菜、空心菜。是旋花科牵牛属,一年生草本。原产我国华南地区,现栽培甚广。我省各地均有栽培,对调剂我省8~9月淡季叶菜供应起重要作用。
(一)习性水蕹菜喜温暖、潮湿,耐炎热,最适温度30~35°C,在我省不能露地越冬。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既能耐肥,又比较耐瘠,以含有机质丰富的粘壤土栽培为宜.深水的池塘、河滨、浅水的沼泽、水田和潮湿的旱地均可栽植。用种子或茎蔓进行繁殖。
(二)栽培方法水蕹菜在我省只用种子进行繁殖。其方法有二。一种是育苗移栽,另一种是点播。
1.育苗移栽:育苗移栽是先育苗,后移植,它适用于浅水或深水栽植。
(1)育苗:春分前后,选用低平地,排灌两便,以沙质壤土为好。播前耕翻9~12厘米深,耙碎耱平。作畦,畦宽1.3~1.6米。畦间路宽30厘米,用人粪尿作基肥,亩施公斤,每亩用种量15公斤,撒播或条播,上覆细土,以不见种子为止,喷水湿润,以利种子吸水出苗,盖上地膜,外用塑料薄膜小棚。播后约一周即可出苗,去地膜;气温高时,加强通风透气、喷水。气温低时,注意保温防冻。在谷雨后,苗高12~15厘米即可栽种.一亩秧苗可栽大田5~6亩。
(2)栽植:栽植分浅水栽植和深水移植。深水移植--般是指利用烂泥深厚而肥沃的沟滨、池塘、湖泊等水面进行浮植,种植方法是在10~13.3米长的粗草绳上,每隔13.2~20厘米插一株秧苗,两端相连作成圆圈,套在预先钉好的木桩或竹竿上,可以随水位涨落上下浮动。两绳距离即为行距,可分宽(1米),窄(33厘米)两种,这样便于管理和采收。深水浮植的蕹菜,梢枝粗壮肥嫩,但产量不如浅水栽植的高。浅水栽植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但水源要充足,排灌方便,田块要平整,泥土要细,基肥要足。--般在平整地田后,每亩施用猪粪,牛粪各~公斤作基肥。田块以6.7米宽作一田埂为受。这样便于排灌、施肥,喷药,采收。我省在谷雨以后,气温15°C以上时栽植,选择13.2~20厘米长,大小一致的秧苗,分批分期栽于大田,以利均匀上市。栽植时,水位应尽量放浅,以提高土温,便于发根成活。栽植距离33厘米见方,深3~10厘米,以没根为度,每亩约需秧苗4万棵左右。田间管理应掌握,浅水追肥,深水养苗,田间不脱水为原则。追肥则应视长势而定。
2.点播:旱地种植水蕹菜则是采用点播的方法。点播需先催芽,4月下旬,气温达10°C以上,将干贮的种子取出,用温水浸泡3~5天即可发芽,当芽长1厘米左右时,点播在平整过的湿润土地上,每穴放入3~4粒种子,行距为23~26.5厘米株距10~13.2厘米。以后经常浇水,看苗施肥。
(三)病虫害防治水蕹菜的害虫主要有红蜘蛛和小菜蛾等。7月中、下旬,高温干旱,纽麴蛛大量发生(旱地更为严重),此时必须连续喷洒40%乐果乳剂稀释液二三次。8月下旬至9月,小菜蛾吐丝卷叶,可连续喷40%敌敌畏乳剂~倍稀释液,二三次即可,每亩用药液75~公斤。水蕹菜的病害主要发生在苗期,有霜霉病和腐根病。可用通风换气,降温去湿,加强苗期管理等方法防止病害发生和蔓延。
(四)采收与利用水蕹菜一般于栽后20~30天开始采收,此时茎高约40~43厘米。第一次采收,主要是将主茎上嫩梢摘下,留下根部以上第一节,长约3厘米,留得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今后的产量和质量。因此,第一次采收技术性强,要作为一项重要措施来抓。
采收的同时,应进行除草,水田应将水草拔掉踩入泥中,旱地应进行中耕除草.第一次采收,水田每亩可达公斤以上,旱地公斤以上,收后施肥,浓度和用量与栽植成活后相同,一般亩施人粪尿公斤。采收三四次后,:改为10天收一次,每次水田约公斤以上,旱地约公斤左右。采收时均用手指将茎蔓掐断,不能用剪刀剪,也不能硬拔。浅水栽植到9月中旬停止施肥,9月底10月初出地;旱地栽植则要早些。
水蕹菜的茎和叶都是可食部分,它们的营养价值极高,不但高于一般绿色蔬菜,甚至以营养丰富而著称的番茄也不如。它所含的维生素A是番茄的7倍,维生素B,是番茄的2倍,维生素B,是番茄的8倍,维生素C是番茄的3倍,此外,矿物质、蛋白质、糖类的含量也比番茄多1~11倍。水蕹菜还是一味性冷、味甘、解毒的中药。主治鼻衄、便秘、便血、痈肿、折伤,蛇虫咬伤等。因此,夏令时节常食蕹菜,不但可增加营养,还能起到清热通便,防治一些内外科疾病的作用。
(五)留种水蕹菜留种一般均在旱地进行,这样比在水田留种省事得多。在旱地种植地上选择生长旺盛的地方,在采收7~8次后停止采收,并施肥浇水,立柱引蔓,增加种子收量。11月收回种株,置室内充分后熟,再行脱粒,晒干备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527zhanggui.com/kxczf/21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