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体,基层治理如何精准把脉
一个社区,包含老旧小区、高端住宅、商务楼、商住两用楼、商场以及沿街商铺等丰富业态,如此规模庞大的混合型社区,为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的基层治理提供了何种新思路?
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街道,天汇综合体正是这样一个“复合结构”社区。随着真如城市副中心逐步建成,越来越多的企业商户入驻到综合体中,数量大、类型多、行业广三个特点所带来的相关治理问题也在这个社区显现。如此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掘真问题、解决真需求?
天汇综合体手绘平面图。真如镇街道供图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换个思路而言,天汇综合体的各种业态和相对应的治理方式,形象地代表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道路上的一次“沙盘推演”。
各方需求,如何收集全?
业态丰富,同时意味着社区人群多样化。
全面了解居民各类需求,最重要的就是突出一个“广”字。——通过专职网格员上门走访、线上问卷、座谈调研等多样化方式,广泛听取各主体的需求和建议,收集居民、企业、商户需求,仅是先后10多场“真问题·真需求”座谈会就回收了多份居民、企业调查问卷。这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都成了天汇综合体对症下药,提供更精细完善服务、打造“美好社区”的“问诊结果”。
“华普智理师”讨论会。真如镇街道供图
和面上求“广”相对,在分析需求,天汇重在突出一个“准”字。依托“华普智理师”的智力支持,天汇综合体对座谈记录的整理归纳以及调研问卷的数据分析,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提炼真需求,形成了系统全面的“需求清单”。
针对天汇社区的“量”和“质”的需求,职能部门、共建单位、第三方组织、“第二梯队”志愿者、社区达人围绕街道“指挥棒”统一起舞,共同促进区域资源有机整合、有效利用,手拉手一起组成了“区域化党建联盟”,在“党建引领”这枚针头的引领下,串起了“资源清单”里的方方面面。
天汇综合体“企业邻里汇”成立仪式。真如镇街道供图
年4月下旬,天汇综合体“企业邻里汇”成立,区域共建单位的各企业纷纷拿出设计落实、运营服务、环境美化、精神满足、法律援助等方面的企业资源,天汇综合体“第二梯队”,因其队员们来源的广泛、多元,形成了包含住建、金融、外语、医护等专业人士在内的丰富资源,满足了社区居民和企业用药咨询、英语学习、兴趣发展、社区美化等各方面需求。
在明确“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后,天汇综合体进一步推动居企融合,引导企业、商户和居民实现资源同频共振、有效匹配,形成“项目清单”。
小区菜园,究竟怎么种?
国人热爱生活的表现有哪些?种菜是其中之一。
从陶渊明的诗句“种豆南山下”,到曾在互联网爆火的“开心农场”,再到天汇综合体曹杨花苑的居民,也喜欢种菜。
居民在共享菜园劳动。真如镇街道供图
曹杨花苑建成于二十世纪90年代,居民大多有种植习惯。年,为满足居民种植需求,曹杨花苑南区西南角开辟出一块“共享菜园”。然而,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和运维支撑,这片“开心农场”日渐荒废。
年,小区“共享菜园”迎来升级,原本混乱不堪的“共享菜园”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摇身成共建共享的“桃花源”。老旧社区引入交互性设计、重构共享空间、建设社区微农园的背后,是社区治理“三驾马车”和共建单位等社会力量齐心合力、共同筹谋。
菜园的种子全都由12家天汇综合体共建单位“众筹”而来,社区“第二梯队”志愿者的主动认领秧苗,将原本属于个人的“小花园”升级成了属于每一位天汇人的的公共空间,用这样一根“纽带”拉近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距离,拓宽了辖区企业和商户的沟通联系。
共享菜园合照。真如镇街道供图
“桃花源”共享菜园项目还成为建设社区种植培训基地,“第二梯队”成员及社区种植达人组成共享菜园志愿者团队,在运营方的专业指导下定期组织农业耕种学习。今年,这块在近50米长的土地上,分别种下了青菜、番茄、空心菜、茄子、生菜、辣椒六种蔬菜和杜鹃、三色堇两种花卉。最后将收获的蔬菜派送给社区内的纯老家庭、特殊居民和困难家庭。
不仅如此,这片菜园还有其他妙用。
普陀团区委在全区10个街道(镇)设立青少年创新实验室,聚焦科创、社创、文创、农创等主题,形成“一街镇一品牌”的特色亮点。近期,将在“青春普陀”
转载请注明:http://www.527zhanggui.com/kxcgx/20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