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这里有个屋顶上的城市花园,还能体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教育如何构建良好生态环境、深植劳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11月24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进华中学举行的一场劳动教育成果展活动给出了解读。这场活动在学校“微型生态园”设立一周年之际展开,凸显了学校劳动教育发展的成果,让“劳动最光荣”的意识根植在学子们的心中。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进华中学“微型生态园”
打造鱼菜共生的“城市花园”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当天,每位参加活动的嘉宾都收到了一份伴手礼——由师生共同打造的多肉植物盆栽。盆栽精美的花盆设计突出了学校陶艺教育、书法教育的特色,而绿色种植的理念则源自学校“微型生态园”项目的教育培养。
多肉植物盆栽
年9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进华中学在新大楼的顶楼设计建立了平方米的“微型生态园”,打造了可供学生农艺劳动、生态研究和景观欣赏之地。学校以此为劳动教育的基地,设计了一系列特色课程,通过“学习+实践”的模式,让学生体验种植、栽花、养鱼等农作劳动,从“学中做”“做中学”,逐渐养成劳动的良好习惯。
一年来,“微型生态园”早已成为颇受学生欢迎的“城市花园”。参与创作的学生贺心嘉兴奋地表示,“这次我的书法作品印上了盆栽,真是太高兴了。我们在学校生态园里播种、浇灌,用洒落的汗水化作泥土中农作物的养分,随着农作物长势越来越好,我们收获了果实,和爸爸妈妈一起品尝了自己种植、烹制的菜肴,真是太骄傲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进华中学校长陈国强表示,“生态园的设立得到了普陀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的大力支持。过去学生学农要奔波到基地,学习时间仅一周,自从建立了生态园,学生可以一年四季接触农作物生长栽种,学生学农艺成了常规化的活动,传统的‘耕读’在进华有了新的寓意。”
走进绿意盎然的生态园,处处可见蓬勃生长的农作物,不仅有辣椒、生菜、青菜、土豆、水芹菜等蔬菜,一旁的池塘内还有鱼儿在畅游。
绿意盎然的生态园
上海银鸿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慈钦是生态园的“技术担当”,他坦言,“生态园的一大亮点是打造鱼菜共生的系统,树立了生态循环、物种共生的理念,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这里种植的蔬菜都是按照季节搭配好的,保证一年四季都有当季蔬菜。我们拔的草、摘下来的叶子都会被制成有机肥,生态园里见不到任何化肥。”
实践劳动争当“绿色守护者”
学校联合园林技术专家,开发了一系列劳动实践校本课程,陈慈钦介绍,“课程面向预备年级学生展开,分为课堂教学和生态园实践两部分。课堂注重科普性、趣味性,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生态园生态循环规划、微生物的作用、环境与人等内容,实践内容主打‘种植’课,学生们可以学习播种、施肥、移植、除虫、收割等全过程,从中学习现代农艺技和自然科学知识。”
有趣的内容、生动的讲解、新颖的农作、成熟的果实……每次劳动课,学生们都期待满满,一番动手实践后,常常是意犹未尽不愿意下课。
劳动实践课堂
学校生物老师王莲美透露,“学校还在生态园进行主题式学科融合的课题探索,既有《植物魔术师》化学课,也有《叶脉书签diy》生命科学课、《一颗种子的旅行》地理课,还有《四季的诗》语文课、《果蔬园中的abc》英语课等,通过生物解密、自制书签、赏读诗歌、双语探讨等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生态环保的理念。”
在生态园开展主题式学科探索
学校的生态园无疑成了进华学子智慧之花的绽放之地。当天的展示活动中,学生们以舞蹈、快板、演讲、小品等多种形式演绎了他们在生态园学习中的收获,学生们并不满足于课堂内的学习,他们还好奇地探索追问,并运用生物、化学等相关科学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形成了“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及分析”“界面催化增强的餐具环保清洁器”“稻壳不同处理方法对空心菜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智能锅具温度监测用无源无线热敏陶瓷传感器”等来自农艺劳动的课题研究,体现了自身的深刻思考。
劳动教育成果展示
今年,学校新成立了“绿色农艺社”,依托这一社团,更多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之余能够参与到生态园的建设和实践中来,他们联合组建了一支活跃在生态园的“绿色守护队”,积极在种植、维护、讲解等志愿活动中发挥力量。
绿色守护队
正如陈国强所说,“新时期的劳动教育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知,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活力,在学校发展规划里,‘劳动教育’年年有主题,有对应的内容,我们要努力使劳动教育成为创造的教育,成为涵养学生人格的教育。”
上观号作者:上海普陀
转载请注明:http://www.527zhanggui.com/kxczz/21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