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的外甥女
我的外甥女
李品刚
海南
年“八一”前,我和老伴回到海口,主要是参加“八一”联谊活动,同时安排新房装修和其它一些琐事。
这次在表妹家住了20多天,我对外甥女晨晨有了更多的观察和了解,也给予她一些成长方面的经验与见解。外甥女对我的体贴与尊重,更是给我留下美好的记忆。
我从部队转业地方工作那年,17岁的表妹从老家来到海口,帮着我们照料两个上学的孩子。数年后,在我们的关心与撮合下,表妹与一名部队干部结婚并生育了女儿。
天有不测风云,在外甥女8岁那年,表妹幸福快乐的小家庭遭到巨大灾难的沉重打击,她的丈夫长期在边远的基层工作,因积劳成疾而不幸殉职。坚强的表妹把撕心裂肺的痛苦埋在心里,视女儿为掌中宝、心头肉,既做娘又当爹,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女儿一步步成长。
在外甥女的房间里,我无数次凝视着墙壁上的一幅字,那是外甥女的父亲生前为她题写的“八荣八耻”,意在鼓励女儿刻苦学习、不断进步。摆满书籍的书柜里,一个“守纪之星”荣誉证书的牌匾让我为之欣喜。我想,不到14周岁上高中的外甥女,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一定得益于勤奋、朴实、忠厚的父亲题字的教诲与鞭策,端端正正张贴在墙面的“八荣八耻”,无疑是她一步步前行的指向标和驱动力。
一勤天下无难事。也许是渐渐长大而更加懂事,也许是耳闻目睹一年前母亲为她能上一所理想高中而日夜焦虑和艰辛奔波,外甥女在学习方面日益勤奋起来,把补课确定为这个暑假的“第一要务”。
俗话说:冷不过五更头,热不过早饭后。补课的每个上午,她身背书包,手撑雨伞,穿行于来往匆匆的摩托车洪流,搭乘着拥挤不堪的公交车,按时到达老师家。晌午返回时,炙热的太阳烧烤着大地,走在路上跟钻进蒸笼一样,迈进家门时额头上滚落着汗珠,上衣湿透得粘在后背上。每逢看到这种情况,我既有几分心疼,更为她的勤奋努力而欣慰。
外甥女虽为单亲家庭的独生女,却较少封闭、娇气、挥霍等不良行为。她的热情有礼、举止端庄和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让我看在眼里乐在心坎。每当吃完饭,她赶忙收拾饭桌,刷锅洗碗;洗澡后,她的衣服自己洗自己晾;我老伴做饭时,她主动要求做素菜,油盐酱醋和火候掌握得挺到位呢,清炒空心菜、韮菜煎蛋饼、糖醋莲藕片让我们吃得啧啧称赞,她受到夸赞乐得浑身三万六千根毛孔都充满了欢喜。
外甥女对我和老伴都很亲热。爱好写写画画的外甥女,9岁那年为舅妈制作的生日贺卡,我老伴现在还压在客厅茶几的玻璃下面,每每看到都让我们感受着那份童真与亲切。
外甥女似乎与我更有缘,她母亲私下跟我说,她在我面前表现得格外乖巧。我把观察和感受到她要注意改进的问题,单独与她交谈过几次,她都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有时我与老伴逗趣,她总是斜睨着舅妈,羞羞涩涩地与我站在一条战线。我在外应酬夜里回家晚一点,她三番五次地追问“舅舅怎么还不回来”,得到我返回的电话便立即赶往军营大门口接我。
有一次,我的手指不慎被划破了一点皮,她马上从阳台花盆割来芦荟给我敷贴。晚上基本不下楼的她,陪着我散步转了一圈又一圈,俩人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我喜欢在饭桌上说笑戏谑,常常把她逗得前伏后仰,小脸蛋涨得似红苹果一般。看她乐得那么开心,我也笑得老脸如秋菊,就连那丝丝皱纹都像菊花瓣似地舒展开来。
外甥女参加高考那年,填报了设在南京的一所军校。初审合格后,我陪同她到湛江参加舰队组织的两天体检。接到顺利录取的通知,所有关心她成长的人都为之欣喜和祝贺,我更是喜在心里乐在眉梢。入学报到时,没想到她执意要我送她,我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原计划送她到校后,带她在南京玩几天,哪里想到“鸟儿一进笼子就被关上门”,以至于她后来撒娇,埋怨我“说话不算数”。我心有愧意,郑重承诺在她大学毕业时,一定去南京接她,陪她补上金陵游这一课。哪知道,诚心诚意的我又被今年禄口机场疫情封了道,好在外甥女已不是几年前的小丫头,她对这种情况表示完全理解。
南京疫情解封后,外甥女被分配到海南,回到她父亲生前所在的部队,走上戍边卫国的岗位。无惧风雨,奋力前行。衷心祝愿外甥女不负军校培养,在军营这座大熔炉里淬炼成钢,把青春和智慧献给伟大的国防。
图片/作者
作家简介
李品刚,皖籍海南人,军旅二十六年,转业地方后,从计生战线退休。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轨迹、抒写人生欢歌。作品多见于《冬歌文苑》《六尺巷文化》《文都墨客》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527zhanggui.com/kxccc/15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