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斤菠菜只卖了15元农民太惨了吧
如果说斤15元还能信,0斤15元,强烈怀疑是炒作,就算是行情再差也不会有这么大的悬殊,我年轻时候也贩过菜蔬瓜果,尽管时间不长,但里面的道道也知道一些,0斤如果15元收,菜农宁可拿去送人或者窝肥,不可能以15元处理掉半吨多菠菜,那可是半吨多的菠菜,除非这个菜农精神有问题。
蔬菜贩卖中间流程确实很多,很多时候地里非常便宜的菜到超市就没那么便宜了,看社区团购能不能打通这些流程吧。目前来看社区团购依然主要是和市一级的供应商合作。如果真的能从农田到餐桌,也不是不行。我觉得在蔬菜行业,这只是极个别案例而已。蔬菜的生长周期短,消费的量和价格也是相对固定,蔬菜农也有熟悉的小贩,种多少菜农心里有数。一般情况不可能出现卖不出的情况。——这个市场看不见的手还是存在的,因为蔬菜的消费和供给都是波动不大的。
现在我们那的土地有往种地大户手中集中的趋势,这种趋势发现的很好,但是换了乡长之后被政府突然打破了这种趋势。乡长的亲戚(外省的)包地去我们那种西瓜,用一季元一亩的低价承包了我们村最好的几百亩土地(麦季,我们那农民收入最高的一季庄稼),为此还给他们修了两条路,结果卖完瓜留一地草跑了。如果要交给这样的组织的话还是算了吧,他们只是想挣快钱、从农民嘴里夺食罢了。
主要是现在农民没有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环境了。记得以前城市有那种自发形成的集市,既有小菜贩子,也有骑着三轮车卖菜的农民,当时的蔬菜价格就非常低;后来整治城市环境,集市的摊位都出租给小菜贩了,农民就没有可以直接把菜卖给市民的环境了,于是乎这些年市民买菜价格高起来了,菜农卖给批发商价格又上不去。斤菠菜卖15块钱不管怎么分析都不合理,如果还有那种能够容纳农民的集市的话不管怎么卖都能卖个一两百块钱的吧?关键是农民没有了可以直接面对市民的市场了。
每个环节都在赚钱,每个环节都在诉说着自己的不容易。但是其实消费者也挺不容易,现在的物价低么?菜卖的便宜吗?消费者的钱又赚得容易吗?监督部门的不作为,利益分配上,可能存在不合理。但不作为又是什么造成的呢?现在公务员热度消了吗?考公务员的,有几个是图给老百姓干点实事的?不都是想进去不作为的。这个世界坏了,其实每个人都有责任。
0斤菠菜15元???我也是农家子女,真当农民是白痴?这点钱都不够买菜秧子和肥料钱的,更不要算时间和人工了,菜贩子收购肯定有人工时间成本在里头,可以理解成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农民虽然自己种菜自己吃,但是他们也要去市场上买别的菜呀!难道自己还不知道问一问市场价呀?我目前在市里居住,我老家五六十里那边的农民开着三轮车,也会把菜运到市里来售卖,他真开着三轮车出去了,还能不在市里问一问那些菜摊子上卖多少钱?即使在家门口被菜贩子收,也不会是这个价!
你费劲巴拉地把菜从地里挖出来,粗略整理一下用三轮拉过去,却卖不出价格,当然很无奈,用15元钱收确实是欺负人。如果不卖一分也收不到。主要是没规范经纪人的规范,没有帮农民说话的人。虽然价格低,至少还是有价值的。我估计收回去至少5角或一元卖出,就算整理后一半或者三分之一也是有的。就是采购商欺负人没处说理。至少值元,就是中间商差价赚的太多。
菜贩子从菜农地里把菜收来,需要付司机运费,搬运人工费,送到批发市场,要交管理费,停车费,卫生费,我们这里一年是两万到五万一年,就一个车位这么个露天地,位置靠前还得加价,半夜了,等二道菜贩子来挑选,然后到菜市场直接售卖。每一个环节的人都需要吃饭,都想过幸福的生活。地里收购价如果在一块左右,到直接消费者手上最少卖五块,有几个吃得起?
没有确定的图片,纯推测。如果三轮车的话,一车菠菜,能有0斤?应该是连零头斤都没有。各位都买过菠菜吧!菠菜很蓬松,不占称,一大堆,也就几斤而己。如果是新闻中的三轮车,一车可能几十斤而己,斤都顶天了,再多再多也不能有斤。0斤的话,要用个大卡车才行。所以说,这菜有0斤?如果几十斤,一百多斤,十五元,是不是合理多了。一般菜农收获了都是尽量压一压,压紧实一点,力求多装点一趟拉完,再洒水保鲜,一筐百八十斤很正常,人家这是卖给菜贩又不是零售,整那么蓬松图个看相,照你那么说0斤来回上十趟给自己找乐子呢?好玩?纯吃饱了撑得?你这个纯粹凭自己的猜测就轻易下了结论也太草率了。建议你去蔬菜批发市场看看,试试一筐多少把一筐多重就知道了。
家里n代农民,收入最低种菜的菜农,从我懂事起,一斤蔬菜拉去私发市场卖给菜贩均价差不多都是一元左右,但是浮动特别大,行情好时比如天气冷时,蔬菜产量少,一斤能到三四块,菜贩抢着收购,甚至直接把车开到菜地里收购,但行情也有差的时候(行情差的情况居多),比如风调雨顺,夏天光照雨量充足,长势快的惊人,这时候农民就亏了,一斤几毛钱,甚至还有贱卖不出倒掉的。
十几年过去了,现在私发给菜贩的均价还是差不多一块钱,只有那些配料菜(比如芫荽,芹菜,葱)这种价格比较稳定,后来听爷爷讲,改革开放后80年代中期去深圳种菜那会,香港菜贩过来收购,总体价格也是和现在一样,但那会钱的购买力大啊,他说遇到过有一年天气冷,一斤茼蒿卖十几块,都还是青面就被预定收割了。真是菜贵伤民菜贱伤农,价格浮动过大且长年不涨,很多利润空间都被中间的菜贩给赚了,农民中的菜农真的很辛苦很可怜。
斤15块确实不正常,应该并非常见之事。除非这菜可能已经熟透,没人要,再不卖就老了,带回去就一文不值,或者地里要改种其他作物,这菜不拔掉也没法播种,这样才可以理解为什么基本是以废品的价格卖出去。拔菜的人工和运输费用都不只15块,农民伯伯再傻,这个账算得过来的。如果住在种菜大棚边上,你就会看到,过了季节,就会有许多熟透的连根拔起的茄子黄瓜辣椒扔在路边,这比较常见。若是在农村就更常见了,基本季节一过,园子里当季的蔬菜不易保存的,就都烂在地里或者扔给鸡鸭吃。以叶子菜如菠菜空心菜之类的叶子菜,最为不好保存,老了就扔。
我经常逛菜场,与自己卖田里自种菜的老爷爷老奶奶打交道,基本也就比菜市场里的商贩便宜一点点,行情大多都是晓得的,不会便宜太多,但是如果你赶上收摊前,他们大多愿意半卖半送给很多菜,因为卖不掉有些菜带回去就坏了。留下的基本也是品相不太好的,送点人情图下次生意。老人们虽然朴实,但都不傻,斤15块,我们这边的老人们估计宁肯丢在路边烂掉,或者送人做猪食,也不会拿出来卖。
转载请注明:http://www.527zhanggui.com/kxcjz/18445.html